原标题 :如何理解一家企业?
科斯认为,何理企业存在的企业根本缘故是降低交易成本。这很大程度解释了企业的何理经济实质 ,但把目光投向一家企业,企业会发现其设立往往始于创始成员或为名或为利或为情怀的何理价值诉求;通过整合资源 、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企业产品或服务,股东获得收益 ,何理员工得到成长 ,企业供应商赚得利润……各方因而价值的何理实现参与其中 ,企业也由于实现多方价值而得以生存。企业如此看来,何理对于具体一家企业而言 ,企业创造价值是何理更为重要的存在理由 。
在企业创造价值的企业所有关联方中,股东 、何理员工、客户三者尤其重要 。股东投入资本 ,追求投资回报;员工付出劳动、知识甚至企业家精神,以获取自我成长;客户作为消费者 ,支付资金购买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其中唯独客户的购买为企业带来收入,也难怪乎管理大师德鲁克会说,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顾客。看优秀企业们的核心价值观,也大都把客户放在首位,如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阿里的客户第一。
那么 ,企业如何实现这些关键价值 ?所用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业务模式——通过整合资源进行价值活动、构建核心能力,从而实现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源于对关联方(优先考虑客户)的价值定位 ,价值活动源于企业如何通过一系列机制整合资源 、形成怎样的价值链,核心能力源于企业如何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 ,价值实现源于关联方的价值诉求如何得到满足。阿尔迪作为德国最大的零售商,即是通过不止于低价的业务模式 ,超预期地满足了用户、供应商 、员工的价值诉求,同时股东也从中获益。(阿尔迪 ,不该被简化为低价的零售巨头)
业务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业务模式都要匹配相应的土壤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影响土质的 ,包括外部环境 、文化 、团队等等。牧原与温氏,前者用全程自养模式 ,后者用公司+农户模式 ,都成为了养猪千万户,殊途同归 。(温氏与牧原,不同模式成就的养猪千万户)
少有企业会甘于现状,企业或多或少都有想去的远方 ,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持续成长的动力。而远方的图景,即是企业的远景——它用使命定义了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用愿景刻画出企业要达到的高度 ,用核心价值观指引着企业的行为 。远景越具有普适性,越能激发更多的人去追寻 ,这也是宗教能够穿越千年时空始终屹立的重要缘故 。
需要注意的是,远景并不等于企业本身的价值理念,甚至企业的实际行为常常与口号中的远景相悖 ,这对企业如何发挥领导力、组织等的作用让远景落地提出挑战 。拥有伟大的远景是一家企业去向远方的起点 ,而远景与实际文化的一致性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否去向远方。(链接:我们怎样去向远方)知名价值投资人段永平选择投资标的的两大标准之一,即是企业远景与实际行为的一致性。
一边是企业现实的业务模式,另一边是企业要去向的远方 ,企业如何从这边去向另一边?战略是重要手段。关于战略的定义林林总总,大都离不开一个核心思想——判断机遇和能力,通过一系列关键举措实现战略目标。其中,机遇源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源于企业对自身条件的评价,战略目标源于企业对远景与现实的考量,关键举措源于关键价值的聚焦、未来业务的设计与竞争优势的构建。通过战略的实施,业务模式不断升级迭代 ,企业得以越来越靠近远方。
当然,战略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好的战略听起来往往简单,但业务模式的升级、核心能力的构建都并非一朝一夕 ,这也决定了战略的长期性。海螺水泥的T型战略理解起来不难,但海螺却通过近十年时间的持续投入才让沿着长江下游形成的T字型得以显现 。(海螺水泥 ,用T型战略突围传统行业的同质化竞争)
也常有人质疑 ,环境变化太快